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创业路上“证”好相伴

发布日期:2024-03-22 11:58    点击次数:123

  周家兵

  2010年,我们公司业务调整,确定主要精力用来拓展国内专业领域的市场。为了配合公司发展,充分了解业态,工作人员必须了解证券市场。那时,我们都是“券盲”,毫不夸张地说,对证券市场一无所知。好在公司外聘专家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证券时报》便成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报刊之一。

  那段时间,对于股市操盘类的中外故事、作者回忆录、书籍、报纸、网站、微博大V,还有些所谓的“波段王”“趋势分析”之类的灰色培训等等,公司要求我们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避坑。慢慢地,大家见多了、看多了、接触多了,大浪淘沙,最终保留下来部分重要的、值得信赖的信息渠道,其中就有证券时报。

  至今,证券时报伴随着公司发展已十三个年头了。每个交易日的凌晨,我必先从证券时报获取权威的财经信息。分享我跟证券时报的故事,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也许能帮你掀开遮挡财富阳光的那道窗帘角。

  经过三四年证券知识的学习,我更多地从资本视角看待事业发展,从另一个维度思考公司的经营和决策。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资本,资本市场的规律和规则能帮公司如虎添翼。经过一番深思,我决定把公司业务进行调整,资源重配,包括运营模式、渠道、股权和分配方式等,在不断探索和谨小慎微中一点一滴地优化,纵深业务拓展也在如履薄冰中得到稳步增长。

  我特别喜欢证券时报的一些版面,如“综合”“专题”“公司”和“专栏”等。特别是每年两会期间,证券时报对两会代表中的上市公司负责人以及公司进行的报道和系统分析,令我获益颇丰。因为其中有一些实体企业(或下属公司、控股公司等)是我公司的客户,有些是我公司计划招投标的潜在客户,我们从证券时报的报道中,能更进一步了解这家公司,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好这些企业,提供了可靠信息。

  因工作所需,我把对实体企业发展、经营和管理的思考,利用业余时间写成文章,投给专栏版的编辑,很快得到记者老师邀约线下交流。经过编辑老师的分析和定位,我把注意力放在了观察中国生产制造业的板块上。2014年7月14日,《证券时报》刊发了我的第一篇专栏文章。一晃十个年头,我在《证券时报》上陆续发表了100多篇专栏文章,尤其是2017年~2018年间的“返乡系列”,在知网上下载和引用率较高。我多次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畅谈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转移至东南亚的观察与分析。

  我还有幸获得证券时报评论与专栏栏目“优秀作者”的荣誉,被邀请去参观报社,和编辑老师们面对面交流学习。2020年,我还参加了证券时报的读者俱乐部活动,作为陈玮教授新书《深度领导力》的发言嘉宾。每次参加证券时报社的活动,总能结识不少编辑、作者、专家和学者们,让我浸润其中,被滋养、被熏陶,也难忘与既是编辑又是作者的木木老师进行你来我往的商榷讨论。

  证券时报的凝聚力,让我在这个平台上结识了很多有志之士,如张锐教授、黄家章博士、蒋光祥老师等,他们均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优秀的成绩。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我们思辨讨论某个热点话题,挖掘未知的可能性,都能汲取彼此独到的思考方法和逻辑思维。《论语》说交友,“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我与证券时报的编者、读者、作者们结交如益者三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系,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他认为,市场机制应该自由地发挥作用。在我接触《证券时报》的十多年里,深刻感受到这份报纸的自由和开放、资源和效益、以及分析和干预等,对诸多方面的尺度和深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创业新阶段,感谢证券时报的一路相伴。在未来的路上,希望越办越好的证券时报能一如既往地见证我们的努力和向上。

  (作者系深圳东方华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配资门户网站_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_在线证劵杠杆平台 @2013-2024 RSS地图 HTML地图